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艺术教育探析
韩 璐
注:原文发表于《华夏文化论坛》(CSSCI)2013-02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艺术教育探析
【内容提要】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雕塑类艺术博物馆。本文以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建立十年来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及调研,总结出其教育受众群体分布不均,主要受众对象集中在从事雕塑艺术专业的相关人士,相对缺失于对普通民众的艺术普及教育的现状。并通过理论及实践分析其艺术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艺术博物馆的教育模式及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自身特点,探寻如何进一步推进其艺术普及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 键 词】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艺术教育;专业教育;艺术普及教育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美术专项)“荷兰艺术博物馆教育模式的成功对吉林省艺术博物馆的启示”(编号:MSZX2012-08)
坐落于长春市区东部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既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一座雕塑艺术博物馆。自2003年建园至今,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拥有来自216个国家(地区)、401位雕塑家的451件(组)雕塑作品,①为国际重要的雕塑艺术交流提供了学术平台。同时,由于长春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及国家级学术机构的学术支持,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以下简称“雕塑公园”)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雕塑类艺术博物馆。 在长春市政府及国内各学术团体的支持下,雕塑公园成立十年间举办过数十场高水准、高级别的国际、国内学术展览及会议,其中比较重要的展览包括三届国际雕塑大会、九届国际雕塑邀请展、两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内官方级别最高的展览)。合作过的学术单位包括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雕塑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顶级学术机构。雕塑公园还从2007年起有计划地从法国罗丹博物馆先后引进了罗丹的大型雕塑作品《思想者》、《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加莱义民》、《行走的人》,全面提升了公园的整体水平。除了雕塑公园内露天展示的数百件雕塑作品外,雕塑公园内设有两个大型室内艺术馆,“长春雕塑艺术馆” 与“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分别收藏国内外优秀雕塑作品及大量非洲马孔德木雕艺术品。在政府机构及重要学术团体的帮助下,雕塑公园的展品质量、展览层次在全国名列前茅。 然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类博物馆,是否具备了承办过多次高水准展览、展品充足、质量上乘便是全部了呢?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博物馆”这个名词的定义理解来深刻认识博物馆的重要职能。 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向公众展示,为他们提供受教育和欣赏的机会。”由此可见,博物馆的职能此时是以收集展品为主,通过丰富的展品给普通民众提供教育及欣赏的机会。雕塑公园近十年来的发展充分做到了“收集”展品的职能,也通过展品对前来参观的普通民众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②从新的对博物馆的定义中看出,此次国际博协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职能的第一位,体现了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社会教育意识的重视。博物馆的“收集”或者“征集”展品是其本身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为了教育服务。而艺术类博物馆的教育则以其独特、不可复制的文化艺术教育形式、直观的教育文化资源、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普及素质教育及提升国民文化水平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8年,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在京举办,研讨会的主题“为教育的艺术空间”便是在当今艺术博物馆日益重视并拓展自身公共教育功能的背景下,深入探讨艺术博物馆教育的使命和角色,这也是中美艺术博物馆界与社会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由此可见,国内的艺术博物馆已经开始逐步重视艺术教育的普及,当今国际艺术博物馆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艺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③ 如今,“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此,作为国内重要的雕塑类艺术博物馆,雕塑公园急需进一步加强其教育功能。艺术教育作为艺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不仅关系到艺术学科内部教育等相关领域的问题,更作用于国家总体国民文化建设乃至国民素质提高。对雕塑公园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旨在提高雕塑公园、提高国内艺术博物馆的艺术教育,通过普及的艺术教育推广精神文化理念,并进一步达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对于雕塑公园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意义重大,而由此展开的对策研究及相关措施的展开则势在必行。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雕塑公园十年来的艺术教育发展状况,相对于其展览级别、展品质量则稍有逊色。作为一个国内重要的雕塑类艺术博物馆,雕塑公园的展览及展品为普及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在过去十年内通过一些活动推动了艺术教育功能。但由于雕塑公园内没有相应的专业艺术教育职能部门开展系统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其艺术教育只是“初具规模”,尚没有形成规模及系统化,也就没能很好的利用雕塑公园的硬件资源发挥其应有的艺术教育功能。 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类博物馆教育模式,博物馆的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展教结合”、“馆校结合”两大模式板块。雕塑公园的这两大教育模式板块开展情况具体如下: 一、“展教结合”的雕塑艺术教育模式 纵观雕塑公园建园十年来的展览与活动可以看出,雕塑公园每年的任务重心放到高水平的学术展览及论坛上,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展教结合”形式,通过展览及展品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 “展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目前博物馆一般通用的教育方式,是艺术博物馆展览的补充或延伸,结合艺术展览的主题内容或社会热点、利用艺术馆内外的资源进行策划、组织和实施,是公众理解、接受和参与艺术展览及艺术活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最基本的展教结合方式是通过文字、讲解、多媒体介绍等方式对展品进行描述,使参观博物馆的受众群体直观地通过展品了解其历史、来源、特性等。相对于军事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的展品更强调展品的艺术性及相关背景知识,如艺术家的创意、作品的材质、创作手法等。 更深一层的展教结合方式则是通过专家讲座、互动参与、工作室手工创作等方式,引导公众介入到艺术当中,对艺术产生兴趣,亲自参与其中,并以此提升对艺术的认识及自身艺术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艺术修养的目的。 现状: 就目前而言,雕塑公园除了对馆藏作品配备常规博物馆的“展教结合”相关文字、语音介绍外,配备有专业讲解员对雕塑展品进行讲解。同时,针对每年举办的高水平的国内外展览印发相关宣传单,对展览本身及艺术家进行宣传。 从2008年起,中共市宣传部、市规划局等单位组织了“万人看雕塑”的大型公益活动⑤,旨在雕塑公园举办各种高水准雕塑展览期间开展“长春人免费参观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万人或者是万人活动”。借此让市民参观、了解雕塑公园,以扩大雕塑公园艺术教育的普及性。此举措可谓国内首屈一指,大大提高了市民对参观雕塑公园的热情。近几年来,免费参观雕塑公园的数万人群在数字上大大提高了雕塑公园的参观流量及普及艺术教育受众人群的数量。 不足: 然而,相对于雕塑公园展馆内的馆藏作品常规展,雕塑公园为每年举办高水准的非永久性展览(一般展出一个月到两个月不等)的讲解设施配套相对落后。由于每次展览的级别高,学术性强,展品内容涵盖量巨大,雕塑公园内部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梳理,也就没有相关文字方面的大规模宣传。尽管每次展览期间都有印刷内容详实的精美画册(一般由专业学术单位专职人员编写),但由于价格高昂,学术性强,购买群体一般为参观展览的专业人士。普通市民,尤其是对于雕塑艺术尚不十分了解的公众,不大可能花重金购买画册。由此导致在这种高水平展览期间,真正通过展品受教育人群仅限于从事雕塑事业相关的艺术家、学者及高校专业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师生。其次,展览期间印发的少数免费宣传单也仅在展览开幕当天有发放,而平日参观的普通民众则无法得到,更不要说如何通过详尽的文字记述及介绍,来了解展览的全貌了。 展览期间,雕塑公园的报告厅通常有国际高峰论坛、国内学术讲座等专业性强的学术研究类讲座。针对国内外前沿雕塑艺术发展及城市雕塑现状进行分析,由于讲座内容的学术性强,参与讲座并接受到艺术教育的受众群体也仅限于从事雕塑专业的相关人士。而普通民众则无法通过这种讲座得到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机会。 同时,尽管“万人看雕塑”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在各大专业学术雕塑展览期间举办,由于没有相应讲解人员对这种非永久性展品作以讲解,参观的数万民众,依旧不是很了解展览期间或抽象、或写意、或体现当代国际前沿艺术的作品。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猜测甚至取笑一些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却没有专业讲解及对展品正确的引导及解读,没有真正达到艺术普及教育的目的。 由于“万人看雕塑”是个大型的公益活动,部分活动期间面对群体为孤儿院师生、低保户、抗洪救灾群体、残疾人、民工、中小学生、社区群众等对艺术不是很了解的群体。活动期间,就更应该注重雕塑艺术及展品的讲解工作,通过免费对外开放的机会,将雕塑艺术普及、让民众了解雕塑艺术而不是单纯的通过“逛公园”的形式了解雕塑公园。将参观雕塑艺术品,普及雕塑艺术教育放到首位,才应该是本次活动真正的主旨。而如何能将雕塑公园的艺术教育长期有效有规律地进行下去,则是值得各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并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策研究: 由此可见,雕塑公园的“展教结合”教育过程中,真正受益的教育受众群体是从事雕塑相关专业的人士。由于其教育专业性强,普通民众无法也没有机会得到相应教育。然而博物馆的教育受众对象,应该将普通民众作为最大的受众群体,因此,雕塑公园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艺术类博物馆的经验,通过以下方案对不足之处作以改进。 1.宣传 除了有机会参与到“万人看雕塑”公益活动的普通民众外,公众对于雕塑公园是否有高水准雕塑展览的讯息相对闭塞,无法接受新鲜的艺术资讯,也就无法通过展览的新展品接受到相应的“展教结合”艺术教育机会。因此,对于每年不定期举办的高水准雕塑展览的宣传至关重要。可以印发相关海报,张贴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宣传栏。让普通民众对此了解,感兴趣。 同时,完善雕塑公园网站建设也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点击国内外重要艺术博物馆网站,均可见到上面醒目的“博物馆教育”一项。作为国内重要的雕塑类艺术博物馆,完善了博物馆教育,也是完善整个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展览讲解及文字相关教育 对于展品的讲解介绍是“展教结合”,即通过展品传播艺术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对于展品的介绍文字内容至关重要,而讲解员的专业水准也决定了讲解词能否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尤其是每年不定期的高水准展览的讲解词需要及时更新,不能因为这种展览的展览时间短(一般展出一个月到两个月不等)不是永久展就怠慢。这种短时期展览期间的展品艺术价值在于其作品的当代性与多样性,也是公众了解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必须准确,而且对于讲解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个考量,面对有疑问的公众作出合理正确的解答。因此,这部分展览需要雕塑公园有专门的部门与主办展览的学术单位沟通,将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研究阅读。 由于公众大多不会购买展览期间精美昂贵的专业画册,可以根据主办展览方编辑的专业画册进行精简,出版简易的宣传单及精简版,价格相对便宜的画册,使得前来参观的公众既参观了博物馆的展品,也通过购买价格合理、内容详实的精简版画册了解到展览的相关背景资料。这种做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艺术类博物馆很常见,不仅起到了促进普及艺术教育发展的作用,同时为博物馆创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双赢效益。 3.相关后续教育配套 为了激发公众参观雕塑公园的热情,可以在门票设计上精心考量。国外很多艺术类博物馆的门票根据展览内容的变更而有所变更。雕塑公园也可以参考这个做法,根据不同展览期间展品的内容设计门票,也可以随机在门票背面印刷介绍某一件作品或某一位参展艺术家。同时,可以在售票处为每位购票入园的公众发放印刷简易的展览相关宣传彩页,让公众由此对展品产生兴趣,基本了解到展览的性质及内容。 国内现在很多旅游景点将门票设计成明信片,在参观结束后可以直接投递到邮箱里寄出去。雕塑公园的门票也可以参考这个形式,使得门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且门票在邮寄过程中,票面上的文字图案也是对雕塑公园展览本身的一个宣传。 同样,雕塑公园艺术馆内部可以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类博物馆成立博物馆商店,除了出售相关展览的画册、图书外,也可以出售针对每次展览不同内容的系列明信片、小型纪念品、冰箱贴等。这样不仅使得前来参观雕塑公园的外地游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到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纪念品,也是对雕塑公园对外宣传的一个很好途径。 4.根据不同展览配备的对普通民众开放的学术讲座 有别于雕塑公园以前举办的专业性学术性极强的雕塑论坛、学术讲座,雕塑公园可以根据每次不同的专题展览开设艺术普及性质,面向普通民众的讲座。购票入馆的公众均可参与。这种讲座形式,既是一种普及艺术教育艺术知识的途径,更是对于“展教结合”教育模式的一个延续及完善。 通过定期举办这种普及艺术教育性质的学术讲座,可以吸引更多民众到雕塑公园参观的热情及兴趣,每次到访都会得到更多更新鲜的咨询,并由此培养公众对参观艺术博物馆的习惯,如此以往形成一个长期的良性循环。 艺术教育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艺术博物馆则是可以通过展品来直观普及艺术教育的最佳场所,只有合理的利用了艺术博物馆的艺术教育资源,并辅以恰当的艺术教育手法,才会真正发挥艺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达到普及艺术教育,普及文明发展,并进一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 二、“馆校结合”的雕塑艺术教育模式 “馆校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如今博物馆与当地大中小学校合作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我国,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馆校结合科技论坛”教育论坛如今已举办四届,国内各类科技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都在探讨研究并实践如何将博物馆的资源发挥到最大教育功能,与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使在校学生可以得到校园外的艺术普及教育。 传统的教育设施一般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范围,而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最好的载体,既能完善学生的学校及家庭教育,也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博物馆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馆校结合”教育作为一种学校教育的补充,对在校生十分重要。 现状: 雕塑公园近几年与吉林省内几所专业院校的雕塑系合作,并建立了雕塑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这些院校的美院通过与雕塑公园提前预约的方式,将专业艺术实践课程安排到雕塑公园艺术馆,通过雕塑公园的艺术专业人员讲授,面对大师作品传授艺术专业课程,很好的实现了学校课堂教育与博物馆社会艺术实践教育的结合,对于专业院校学生的教育起到很好成果。 同时,在2011年六月儿童节的“万人看雕塑”活动中,组织数千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师生参观雕塑公园及艺术馆,让孩子们在艺术教育中度过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 2004年9月由长春市政府和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联合主办的建国以来首届以环保为主题的青少年雕塑大赛 “童心·环保·创新——全国青少年环保雕塑大赛作品展”,在雕塑公园艺术馆开幕。此次比赛得到全国各地中小学、少年宫等相关单位的支持,经初评有336件作品顺利进入终评。整个展览通过社会艺术角与场所,大力推动了小学及学龄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使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创意等方式,了解艺术、接触艺术、喜欢上艺术,最终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开幕式当天获奖青少年在雕塑公园接受颁奖及后续相关艺术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很好反响。 据悉,雕塑公园有意向于2014年左右启动“雕塑艺术创作体验馆”项目,旨在以雕塑公园为社会艺术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在校生打造亲自参与雕塑艺术创作体验式艺术教育板块。届时,对于在校生艺术教育的补充教育效果将更加显著。 不足: 然而,相对在校专业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生的“馆校结合”课程教育模式,雕塑公园与中小学合作的“馆校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尽管在“万人看雕塑”活动期间组织过部分在校中小学生参观雕塑公园,却没有建立一个长期的互动合作方式,也没有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雕塑公园并配备专业讲解的项目。 对于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当中,基础教育部分尤为重要。只有抓住了儿童教育心理中的启发引导等重要因素,积极的与课堂、家庭教育相结合,激发儿童对于艺术的理解与热爱,并将接受艺术教育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才会逐步带动艺术教育的普及及审美意识的提高。因此基础艺术教育势在必行,十分重要。 同时,尽管2004年的全国青少年环保雕塑大赛作品展十分成功,但是其后近十年间雕塑公园再也没有类似活动举办,导致这种对于青少年的基础艺术教育失去教育应有的持久性,也就弱化了教育当初的功能与形式,相关基础教育也没能像专业学术教育那样在深度程度及广度上起到一定持续效果。 对策: 1、积极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定期组织这些学校的学生对雕塑公园及艺术馆进行参观,安排专业艺术教育人员对学生进行雕塑作品及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同时考虑到在校生年龄及接受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讲解词,让孩子们对艺术对雕塑了解并最终感兴趣才是对他们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 同时,与学校合作,根据他们艺术教育课程的特点及雕塑公园展品的特点,撰写针对中小学生的教材,在雕塑公园参观期间发给学生,使得教育不仅在学校,在雕塑公园博物馆,回家后可以继续阅读教材上简易的艺术相关知识,并将艺术教育延续到家里,延续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将学习作为一种兴趣,培养审美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负担。 2、未来体验馆的完成,将更好的辅助“馆校结合”教育模式的完善,不仅可以通过讲解的理论来了解雕塑艺术,更可以通过在体验馆的工作室式实践创作,加强对艺术的了解,真正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深入理解艺术、热爱艺术,达到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艺术博物馆的教育应该是恰到好处的结合艺术教育、家庭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三大板块,通过对艺术博物馆这一社会艺术教育的载体进行参观,并结合学校、家庭这两处接受教育者最熟悉最习惯的艺术教育场所,将一系列完善的艺术教育模式及理论普及到这三大范围内。通过对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成人不同年龄受众对象的不同教育模式,达到提高全民艺术修养的目的。长此以往,让学生通过“馆校结合”的艺术教育方式,发自内心的热爱上艺术,热爱参观艺术博物馆,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雕塑公园建立至今的十年间,不断扩充展品数量及质量,与国内学术团体合作承办高水准学术展览及会议,通过“展教结合”及“馆校结合”教育模式在专业艺术教育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然而,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艺术博物馆,其参观群体、受众对象以非专业人士的普通民众为主,因此,雕塑公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的基础艺术教育环节。通过建立专门的艺术教育部门及完善博物馆网站建设等方式,提高专业讲解员的素质及讲解能力,开展多维度、多环节的艺术教育,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型,使来到雕塑公园的民众不仅参观了丰富的展品,还能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更好的完善艺术博物馆应有的职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雕塑公园会广纳意见,加强艺术教育的拓展与普及。到时候针对不同年龄、阶层受众群体提供的完善的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雕塑公园作为艺术博物馆自身需要的发展,使艺术教育融入到不同人群对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良性循环的带动雕塑公园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最终达到提高市民乃至整个国民的艺术修养及文化修养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① 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介绍》,2013年5月1日,http://www.ccwsp.com/ ccdsgy.action?ym=link1_js&bm=gyjs,2013年9月15日 ② 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协2007年博物馆定义的英文文本原文: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③ 李文:《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在京举办》,《人民日报》2008年06月27日,海外版。 ④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第1版。 ⑤ 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首届“万人看雕塑”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友谊喷泉广场隆重举行》,2008年7月26日, http://www.ccwsp.com/ccdsgy.action?ym=link1_listjs&bm=2008dsj&id=779,2013年9月15日。
|